全国咨询热线:028-86137345
联系我们

安徽第二医学院:开启应用型医学本科新纪元

时间: 2025-08-20 17:32:57 作者:leyu真人娱乐

  中安在线日上午,安徽第二医学院在新桥校区举行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这颗承载着七十年育才济世梦想的星辰,正破茧而出,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时间回溯至1955年,安徽第二医学院的前身合肥卫生学校应运而生,在江淮大地燃起医学教育的星星之火。学校两迁校址,数更校名,经历了办学初期的筚路蓝缕,迁至巢湖的风雨兼程,回迁合肥的厚积薄发,始终不变的是扎根安徽、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2001年,合肥卫生学校升格为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更名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0年新桥校区建成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开启了学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纪元。七十载风雨兼程,学校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为己任,为安徽省医疗卫生事业输送了无数骨干力量。

  七十载栉风沐雨,当初的合肥卫生学校逐渐发展壮大为拥有芜湖路、芙蓉路、新桥三大校区,占地1182.58亩的现代化校园。校园总建筑面积超4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施总值达2.37亿元,图书馆折合图书总量173.91万册,现有以国家级智慧医学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代表的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17个,实践教学基地200余个;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直属附属口腔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教学医院11所、产业学院6所。

  2024年4月,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心下,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划转至学校,作为直属附属医院,填补了学校直属附属三甲医院空缺。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挂设省职业病防治院、省眼科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拥有四个院区、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等荣誉。2023年7月,获批全国首个国家消化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安徽医院,引进仁济医院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团队,有力提升安徽省消化系统疾病整体防治水平。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从纳入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到最终升格更名,一锄一犁的耕耘、一砖一瓦的积累,每一步都凝聚着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服务区域发展的坚定决心。安徽第二医学院的诞生,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更是安徽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补齐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短板的战略之举。新校名承载新使命,新使命擘画新蓝图,安徽第二医学院将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开启应用型医学本科教育的新纪元。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有专任教师(含直属附院)83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88人,占比70%以上;副高及以上专业方面技术职务教师347人,占比40%以上;正高级专业方面技术职务86人(其中正教授4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以上,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一批优质师资队伍。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斐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7项;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1人,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1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5项,省赛金奖11项。学校科研与技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安徽省高校重大类项目11项;教师获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家发明专利30项,学生获新型实用专利1037项;《安徽医专学报》先后3次被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评定为“优秀学报”。

  学校聚焦“老小全新”学科专业布局,设置“医、药、护、技、管”五大类招生专业18个,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13个。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全科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学院、药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基础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2个学院。拥有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安徽省卫生职工培训中心等多个教育培训机构,以及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安徽省遗传医学中心、科研实验中心等科研平台。2022年11月,学校代管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其主要工作任务是承担全省基础医学和应用医学研究工作,拥有5个专业研究所、3个科技服务平台及多个重点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对外科技服务,优化“院校”医科研协同创新机制,为学校跨越式发展助力赋能。

  建校七十载,学校累计培养了10万余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其中涌现出人民健康好卫士丁艾梅,全国优秀护理部主任荣向霞,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朱守俊,全国优秀员、党的二十大代表夏晓丹,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邓凯伦等杰出校友。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居省内前列,毕业生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7%以上,就业满意度超95%,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学校具备“国际学生招收培养资质”,2021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作为教育部指定的新加坡护理医科全额奖学金项目合作院校,已累计选派250余名学生赴新加坡留学;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等多所高等院校、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依托国际学生培养资质拓展医学教育国际影响力。

  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站在本科办学的新起点,安徽第二医学院将继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为己任,从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培养更多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为“健康中国”“健康安徽”贡献“安徽第二医学院”力量。

  筑巢引凤,厚植高水平师资沃土。师资乃立校之基,兴教之源。学校将矢志不渝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擘画契合新发展阶段的人才战略,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壮大师资队伍规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筑牢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置于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位置;深入实施“新桥名师”工程,秉持“内培外引,双向互流”的原则,倾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数量充足、结构符合常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

  特色筑基,擘画学科专业新蓝图。学校致力于构建以医学为主体,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围绕基层医疗卫生行业产业和国家紧缺专业布局,重点建设临床医学(全科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升级改造眼视光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等传统专业,特色发展康复治疗技术、智能医疗装备技术等专业;聚焦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和新医科发展,逐步布局预防医学、儿科学、康复治疗学、眼视光学、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影像工程、智能医学工程等专业;科学谋划临床医学、护理学学位点建设,力促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深层次地融合、一体共进。

  赋能升级,淬炼科研服务硬实力。学校将持续围绕健康中国、健康安徽战略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卫生健康需求,坚持“医教研”“产学研”相结合,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加强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建设,打造共建共享、资源互补的医疗卫生科研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安徽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建设,持续赋能全科医生培养。加强附属医院建设,筑牢附属医院医学人才教育培训主阵地,落实附属医院临床教学主体职能,推进临床医学人才教育培训“院院合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激活医教研协同发展新动能。

  开放融通,涵育人才教育培训新生态。学校将持续深化“五育融合”,完善“四对接、五协同”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全科医学人才教育培训,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力度,探索与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科大学等联合开展临床医学(全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的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强化开放合作办学,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医学院校合作交流,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和“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实施“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实施国(境)外实习项目、交换生项目;加强国际教育学院建设,持续提升留学生数量和培养质量。

  七秩正青春,奋进向未来!踏上新征程,安徽第二医学院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理念,强化“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围绕“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健康安徽”战略需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奋力谱写办学特色鲜明、区域影响显著的高水平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时代华章!(徐慧媛 白敬如 夏鹏程)